刺青師笑著說,我們的工作好像有點相似,就是拿針戳人還可以收錢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結果婆婆失去意識,生命徵象急轉直下,直接被推進急救室,開始心肺復甦。那時候還是個很新的新人,幾乎承受不住這個打擊,腦袋無法思考,到底始末與經過。隔天,忍著心中一股就要撕裂開的痛,走進辦公室準備放棄臨床。阿長卻很溫柔輕和的說:

 

        「你可以離開;但你從婆婆身上學到什麼?如果你離開了,那下一個同樣的病人呢?」

 

        花了好一段時間,終於把那個痛,整理反省成一些體會。下一個同樣的病人?不再只是鑽牛角尖在生命徵象的暗示而已,還有很決定性的身體評估方法,更甚至多會看一點點心電圖,放射影像,或是超音波;有很多醫囑外,卻也許能找到關鍵在哪的方法,也許也也許,可以改變些什麼?

 

        從很多長輩身上,學習病史詢問和身評的方法,教科書沒寫的經驗功夫,心電圖、放射影像等等的所以然;除了量量生命徵象,寫寫紀錄外,有很多不一定需要醫囑的做法、方法,卻也許可以完全改變一些結果,讓護理不只是機器和紙筆而已。這些收穫,能整理成心得的時候,分享給更新的新人,或是實習生,和大家一起討論想法,交換經驗,或是不同的觀念,是很開心的事情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直到那天,恰好經過走廊,被慌張的家屬拉住,帶往病床邊,看見全身盜汗,痛苦的說不出話的表情,還有生理監視器上的波形,馬上把病人推進急救間,生命徵象急轉直下…

 

         她同樣也是個很新的新人,受到很大的打擊;我問她在這病人身上看見什麼?她給的答案我卻失去理智,說了很嚴厲的指責。隔了幾天,她走出辦公室的結果是,離開了臨床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自責了很久很久,再怎樣錯也不在人身上,卻沒有給她一個機會。我想,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、方法本來就不一樣。我在乎在意的護理觀點,並不一定是,別人也要看的同樣方向。也許有些心情,或是價值變了?有點無法,也不知道該繼續分享什麼的經驗和體會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些還是很清晰的畫面,但也好像過去多久了?現在身邊遇見了一些些,積極有衝勁有想法的新人、實習生,很主動的爭取,每個可以把握的學習機會;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告訴自己的體會?總而言之,每個人有各自的做法,只要原則一致。好像也不需要太多少的提醒,只要記得,幫病人蓋好被子就好。哈哈!老實說我真的不是懶惰!

 

為了賺點外快,幫忙整理一些經驗和學理,特別花了很多時間在心電圖上;我知道有些人說怎麼這麼難?有些人好像一點也不在乎?沒關係,就像我自己,也幾乎看不懂五線譜,到底在畫些什麼?但對不少人來說並不然,懂樂理就好;其實心電圖也是,同樣也是用靈魂唱出來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懂不懂是一回事,終究會懂,終究會忘。唯一重要的大概就是,那些以外的價值,那些底下的意義,屬於每個人各自的故事。

 

DSC08151.jpg 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在急診室裡,有個尖尖像鑽子的東西,很可惜放在兒科那,不是一隻可愛的獨角獸來著;是一個尖尖長長的骨針。如果有天,拿起骨針,鑽進一個不足半周歲小小孩的腳上,手指規律的壓在她胸口上;最後,告訴她要乖乖的,在天上當一個可愛的小天使。如果也同樣擁有珍惜的人,大概就能明白,我所謂的體會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ss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