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長跟我說:只要有生命,醫療就會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近年五月前後,很感動護理人員能藉著「護師節」凝聚一些意識。但距離上街遊行多少時日?淺顯易見的是,如果我問:在遊行過後,護理改變了什麼?答案大家心照不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為什麼呢?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們上街想告訴大家:護理,做什麼?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們有說到真正我們想讓大家體會的體會嗎?

 

        雖說:工時、危險、待遇、人力、血汗;在外人眼裡,別的行業難道就沒有嗎?我很喜歡和清潔阿姨小小聊天,他們說每個月薪水僅僅兩萬多,早出晚歸,月休也個位數天,一個地方被投訴,薪水就被扣了好幾百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聽了阿姨這麼說,我想找她一起上街頭;阿姨笑笑說不行,請假還要付代班費。雖然這只是我倆的玩笑話,卻也體會到,其實各行各業,互相抱怨比較,似乎永遠沒完沒了?

 

        那是不是我們的聲音,也被外人當作抱怨那樣理所當然?

 

        我相信,比較是很沒意思的;我們每個人、每個工作,都有他絕對的意義與重要性。那麼,把手放在胸口上,問問自己,我的重要性是什麼呢?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們真正想告訴大家,護理,在做些什麼呢?

 

        現今醫療環境發展,從供需轉型為消費;需要者與消費者對醫療的認知差異,相信其中的矛盾與無奈很容易感同身受。當醫療行為或是實體床位,被消費者所以然的買去;反而很少人會去想到,那需要者的失望與感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消費者覺得自己是花錢買醫療,不在乎、不去想我們的工作內容、工作專業;他們只要能夠滿足,他們所需要的服務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卻從來沒有消費者,敢去急救間,對著那些病危的需求者說:我現在很需要某某醫療行為,妳先晚點急救吧!

 

        可如果哪時候,消費者成了病危的需要者呢?有誰願意說,他胸痛胸悶可以先不要做心電圖,先幫旁邊等很久的人開張診斷證明吧!

 

        這種認知差異有沒有可能改變?這些代溝是不是少了理解與尊重造成的?

 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年輕的時候,會把工作上遇見的故事,分享給圈外人。很意外的,得到非同業的支持與鼓勵,甚至成了朋友。我相信這些朋友,有天走進醫院,九成九不會是我們認知的奧客。因為我得到他們的尊重與認同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時候該換我,捫心自問,那我的重要性,與我做的是什麼?

 

        護理,做什麼?要打拼考執照的後進,和一起在這條路奮鬥的夥伴們;我相信這個問題,大家八百萬竿子被問了不下六七千萬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很老實的,我得承認:護理、醫療,對我來說就是個賺錢養活自己的工作。可這工作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感受,就是靈魂與生命。我每天工作在打交道的,都是一個個的生命,一個個的故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管那故事是童話、悲劇、喜劇、罵髒話的大爛片、甚至是演不完理還亂的肥皂劇。但都是用生命演出來的人生故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有人疑似剛發生的腦中風,我會很著急的準備病人,去做電腦斷層;甚至丟下正在幫忙處理的診斷證明文件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有人胸痛、喘到講不出話,我會很急著趕快做好心電圖、抽好動脈血;甚至忽略旁邊吵鬧耳朵痛或是傷口要換藥的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老奶奶摸著自己帶大好幾十年的兒子,冰冷的額頭,我只會想拉張椅子,讓她坐在兒子旁邊,幫她一起把兒子護理乾淨;而不是整理在外頭,喝醉酒,擾嚷亂吐的酒鬼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老婆婆忍著眼淚,告訴眼睛睜得大大的爺爺,告訴他說:她原諒他了,拜託他回來,她什麼都原諒他了!我只會把雙手不停的壓在爺爺的胸口上;不是在外頭,吵著要打針打點滴的人手上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小弟弟傷痕累累的躺在推床上,我只想能多為小弟弟做點什麼,不管什麼;聽不見在急救間外的大吵胡鬧,我只看見,小弟弟的爸爸洩洪般的眼淚,還有哽咽結巴著說:爸爸永遠都在。

 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我看見,多少媽媽,來不及參加女兒未來長大後的婚禮。

        我看見,多少伴侶,來不及過情人節。

        我看見,多少親人,來不及和床上的人說最後一句話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然難能可貴的,在這些之外,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生命、正面的故事。每天上班,確實很累,有冗長的班程,花雜的日夜班表,寫不完的紙張報告;甚至被恐嚇,被投訴;搞壞了自己的身體,回到家也不一定能看見,躺在床上睡覺的寶貝。但也因為這些生命,讓我覺得這工作有了重要性,不可取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很想認真的面對我的工作,面對眼前的生命,照顧好手上的靈魂。不管是善存,還是善終。醫療護理,並沒有比別行別業來的卑微或是偉大,卻教人很心疼很捨不得。醫療與護理是專業,不是商品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請讓我更認真做好我的專業,我也會認真的讓自己更專業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以前說完故事的最後,有時會這麼想,如果,這故事是我身邊親愛的誰身上呢?

 

        有一天我經過留觀區,看見一個行動不便的老婆婆,坐在床上大哭,她哭著說她好臭,她大便了卻沒有一個家人願意幫她換尿布;她拍著床流著眼淚,說著自己好臭,都臭到了身旁的病人。我看見留觀區的學姐,當下就抽了公用的尿布走過去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個畫面很深的在我的印象中。這畫面有辦法說出,護理是什麼嗎?

 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護理,做什麼?

 

        相信執照考試絕對不會考!其實也不用太執著申論,這個答案。反正我們都被問了幾六千七百萬遍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最耐人尋味的,如果把這個問題,問那位行動不便的婆婆,問在病床上的病人,問在陪在床邊的家屬;或更甚至問,在我自己躺在病床上的時候?

 

        也許有一天,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答案,期許那天之後,醫療與護理的環境可以更好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給親愛的人,與同行的所有夥伴;加油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ss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